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低碳经济-关于全球变暖和节能减排的讨论

2019/10/16 13:57:282455

全球变暖和节能减排是近年来各种媒体经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Nature杂志甚至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立了一个专题。

研究表明,全球大气中的CO2从工业化以前的二百多ppm已经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多ppm(2008年大气CO2浓度为385.57 ppm),而在过去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增加了0.74 。许多科学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燃烧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等)引起的CO2排放应该对日益增多的极端气候和灾害天气负责。因此,降低大气中的CO2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节能减排已经成了各国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政治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彼此的责任、义务问题上纠缠不清。

最近看到丁仲礼院士一篇关于CO2节能减排的文章,我觉得很好的反映了咱们发展中国家对节能减排这一国际时髦议题的态度。作者认为,人均累计排放指标最能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正义准则。该文设定2050年前将大气CO2浓度控制在470 ppm为目标, 1900年为时间起点, 对各国过去(1900~2005)人均累计排放量、应得排放配额以及今后(2006~2050)的排放配额做了逐年计算, 并根据1900~2050年的应得配额数、1900~2005年的实际排放量、2005年的排放水平、1996~2005年排放量平均增速这四个客观指标, 将世界上大于30万人口的国家或地区分为四大类:已形成排放赤字国家、排放总量需降低国家或地区、排放增速需降低国家或地区、可保持目前排放增速国家。作者认为,2005年前, G8国家大多已经用完到2050年的排放配额, 累计形成的赤字价值已超过5.5万亿美元(以每吨CO2价值20美元计)。也就是说,如果设定2050年前将大气CO2浓度控制在470 ppm为目标,这些发达国家未来即使不排放CO2,也已经超过了其CO2配额。详细论证可以参见附件中的全文。

综合近年来各国政府的表现,用虚伪二字来形容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表现,毫不为过。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可以用虚与委蛇来形容,讨论归讨论,咱该排多少CO2还是排多少,毕竟,吃饭问题才是第一问题。关于这一点,凤凰网的一篇报道很能说明问题。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大气CO2演化的长期变化趋势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并且大气CO2含量最终会低到使植物的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引起植物的灭绝以及所有以植物为食物来源的动物的灭绝呢?在地球刚形成时,大气温度在450ºC以上,CO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另外包括氮气和水蒸汽。随着海洋的形成,大气中的CO2很快溶于海水,并与海水中金属离子共沉淀成碳酸盐而被长期锁定在海底。从整个地球系统来看,大气中CO2增加主要来自火山和洋中脊的岩浆活动,这些岩浆活动将地球深部的CO2释放到表层,而地球表面碳的减少则主要来自地球的板块俯冲,它将一部分沉积在洋底的碳酸盐带到地球的深部。地球的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是因为一方面大气CO2的持续减少降低了温室效应;而另一方面太阳亮度逐渐增加,从而抵消了CO2减少的效应,使地球避免了直接步入一个永久的冰期。大部分植物需要最少150 ppm的大气CO2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少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大气CO2浓度可以低到10 ppm。随着以硅酸盐风化作用为主的固定CO2过程的进行,大气中CO2会减少到难以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程度,那时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有科学家根据岩石风化和CO2通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从现在起光合作用可以再延续58亿年的时间。

既然从大的时间尺度来讲,大气中CO2浓度是逐渐下降的,那么大家关于节能减排的讨论是否只是一个伪命题呢?欢迎大家就此话题各抒己见。